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涪陵制药厂科协典型案例 荣登中国科协《企业科协》期刊

发布时间:2025-02-19


1739946633987425.jpg


近日,由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主办的学术期刊《企业科协》第327期刊登了题为《国药太极涪陵制药厂科协:践行人才强企战略,激活人才发展引擎》的报道,现将全文转载如下。


践行人才强企战略,激活人才发展引擎

太极集团重庆涪陵制药厂有限公司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涪陵制药厂科协”)始终将人才服务工作视为核心使命之一,致力于构建高效、开放、协同的人才服务体系,以科技创新为引擎,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涪陵制药厂科协自2002年成立以来,在涪陵区科协及公司党政班子的坚强领导下,结合企业战略规划及实施路径,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基础工作、基本能力“三基”建设,不断完善组织机构,健全协会章程,现已发展会员300余人,涵盖了企业中层以上管理干部、中级职称以上科技人员及在技术革新中表现突出的技能人才。


坚持党建引领,推动产研融合

涪陵制药厂科协以“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科技在一线落地生根”为思想引领,在16个基层党支部开展“蒲公英微创新工程计划”“满天星精益改善工程计划”等系列活动,让科技创新的活力在一线科技工作者中充分释放。

涪陵制药厂科协深知,引入高端人才,发挥其示范带头作用,是引领企业科技创新的关键。在重庆市科协和涪陵区科协的大力支持下,涪陵制药厂科协成功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士林建立“中药创新研究院士工作站”,为公司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这一平台的建立,不仅提升了企业的科研实力,更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了与顶尖专家交流学习的宝贵机会。与此同时,涪陵制药厂科协积极构建“产—学—研—用—管”的产业化体系,与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高等学府建立长期合作机制,共同开展中医药新产品研究与开发,助力企业科技人才创新创造。截至目前,在合作机制的运作下,企业已成功推出新产品20余个。


打造人才队伍,增强创新后劲

为了增强科技创新的后劲,涪陵制药厂科协高度重视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不仅将优秀的科技青年纳入“后备人才库”,还创建了市级、区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劳模和工匠创新工作室”,通过“师傅带徒弟”的培养形式,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针对性、个性化、实用型的培养内容。

涪陵制药厂科协积极号召青年员工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如“巴渝工匠”杯乡村振兴技术技能大赛、“重庆市现代制造业劳动和技能竞赛”的中药鉴定项目等。通过竞技比赛的形式,青年骨干的技能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挥。

此外,涪陵制药厂科协还通过组织开展职工劳动技能竞赛,为科技工作者提供展示才华、提升技能的舞台,激发科技人才的创新热情。在涪陵制药厂的精心组织下,企业科技工作者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如张娟同志获得2023年重庆市现代制造业劳动和技能竞赛中药鉴定组一等奖,刘维霞等同志在2024年重庆市中药传统名堂职业技能竞赛等多项竞赛中脱颖而出。


完善服务机制,激发创新活力

目前,涪陵制药厂拥有各类专业职业资格人员1088人,各等级职称人员493人,高级技师278人,以及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重庆市中青年专家、重庆英才等各类杰出人才。

为充分调动企业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积极性,涪陵制药厂科协建立了完善的科技服务机制,积极向上一级科协组织推荐优秀科技工作者和优秀自然科学论文参加评选,为科技工作者争取荣誉和奖励。

涪陵制药厂科协积极推荐潘宇同志等8名优秀科技工作者入选科研项目评审专家库;组织参与各类评选活动,如推荐霍加勇同志参加“2023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评选并获选。这些荣誉的取得,不仅提升了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更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展望未来,涪陵制药厂科协将继续秉承“关爱生命、呵护健康”的企业理念,践行“国药泽华夏,太极济苍生”的企业使命,弘扬“质量铸魂、市场为本、创新求变、唯实争先”的涪药精神,立足现代中药智能制造主线,通过完善人才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优化科技服务机制等措施,团结带领企业科技工作者持续推动中药制造模式迭代和中医药产业创新,不断提升人才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为建设健康中国、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